I² Hub 产学研交流
Where Innovation Meets Industry
8月末的深圳,创新浪潮奔涌。SMU-PHBS DBA首届班的同学们在课后走进了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尖端实验室,以两日探索穿行信息工程、科学智能、新材料三大学院,于前沿科技里触碰产业未来。
产研碰撞,创见交融

Day1:穿梭微纳世界,对话未来智能
📍 信息工程学院 & 科学智能学院
在信息工程学院的微纳加工与测试平台进行参观后,博士生导师、先进显示与柔性电子专家陆磊老师为DBA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关于电子信息领域变革机遇的专题分享。其团队针对新型显示和柔性电子领域的"卡脖子"问题,成功研发出柔性氧化物半导体技术,为高端显示领域带来了变革性突破。

陆磊老师坦诚剖析了高校与产业界的差异。他指出,高校科研难免对技术怀有“偏爱”,但真正好的技术必须经受市场检验,并充分考虑量产可行性。他精辟地提出,产学研合作的核心在于打通 “最初一公里” :高校在此阶段负责验证科学概念与修正技术路线,产业界则在此基础上推进量产,双方携手解决产业化途中遇到的各种问题。


在参访兔展智能AIGC联合实验室与视频与视觉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后,周大权老师为DBA同学们带来了《大语言模型与世界模型应用边界现状分析》的专题分享。

拥有英伟达、字节跳动及高校多元背景的周老师,研究方向聚焦于高效、可扩展的具身大模型,并格外注重与产业落地紧密结合的科学性探索。他的分享幽默风趣、深入浅出,不仅涵盖了大语言模型的发展趋势与多模态应用现状,还重点解析了“视频-音频联合生成”技术,使同学们在把握前沿动向的同时,深刻理解其产业落地的潜力。
Day2:解锁材料密码,智造产业未来
📍 新材料学院
在I² Hub产学研交流活动的第二日,DBA同学们走进位于南山智园的新材料学院,继续探索创新与产业的融合之路,聆听了三位专家对新材料领域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前景的深刻见解。
- 孟鸿:有机光电材料的技术突围

孟鸿教授以《有机光电材料实验室的新能源赛道技术突围》为主题,分享了其团队聚焦的有机光电材料器件的研究 —— 以颠覆性创新为目标、产业化应用为导向,尽显科研人在技术创新中的坚持与智慧。
- 童廉明:AI赋能烯碳材料研发

童廉明副院长围绕《AI 赋能烯碳复合材料智能设计与先进制造》展开,解读如何克服高性能纤维研发困境、弥合实验室与产业的目标差异,突破材料研发瓶颈,让同学们直观看到 AI 对传统材料研发模式的颠覆。
- 吕海峰:科学智能驱动新材料研发

北大深研院深港河套科创中心吕海峰老师分享了《科学智能驱动新材料设计研发》,并指出新材料研发正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算法驱动,AI 可将复杂材料配方、工艺拆解为标准化单元,加速创新与商业化落地。



践行初心:创新与产业的深度融合
I² Hub产学院交流活动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DBA办公室和北京大学深研院科学研究处主办,信息工程学院、科学智能学院和新材料学院协办。活动完美诠释了“Industry(产业)”与“Innovation(创新)”理念,为DBA同学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体验。


创新与产业的相遇,理论与实践的结合,正在这里生动上演。PHBS-SMU DBA同学们在这场深度参访中,不仅触摸到了产业创新的脉搏,更看到了科技赋能商业的未来图景。
SMU - PHBS DBA